文艺界的相声没人听了,剧场相声等于又回到了撂地的状态 环球关注
时间 : 2023-04-04 19:49:46   来源 : 观察网


(资料图片)

【本文来自《姜昆作为国家级相声代表传承人,拟被评为优秀并向社会公示,如何看待此事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
如果非说相声是遗产,那给谁都行,就是个文艺界的一个头衔而已,但相声不是遗产!相声还活着

个人认为,不论各界各派怎么说,相声在当下是有两个不同的发展结果的,就是姜和郭。

相声的一种发展结果是走进文艺界,代表是姜。相声文艺化得从侯大师收徒弟说起,侯大师收徒弟,收了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人,这个人后来成了姜的老师。那年代老相声不能说,为了这门手艺能传下去,侯大师做了尝试,但也可能是大师当年太着急了,没仔细斟酌就把徒弟捧红了,到侯大师晚年接受采访,提及相关老泪纵横,在动乱年代这位高徒对自己的老师做了什么我就不多说了,大家可以自己搜搜去,虽然这位“大师”当年也受到了迫害,但“德”是相声行立足之本,姜作为这一脉的继承人,他是有历史包袱的,因为在师承的时候就少了点什么。姜的幸运之处,在特定年代,乘时代东风红了,另恰好相声处在转型期,行里有些人欲“破”旧立新,借少有的传媒渠道关系做了推广,就像网红,姜的地位实际上是师徒两代人打下的,但文艺界这种路径,救得了说相声的,救不了相声本身!当年,这一派的相声很多内容是靠和别人联合创作,没了段子手自己的功力支撑不了,因为内容的发展是需要坚实的基础的,表演和内容本身是相关联的,随着演随着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,如果按照这个思路,相声得像戏剧一样有一套班子搞。我们也看到,很多相声人改行演戏、演小品等等,因为按照这个发展思路,相声得摸索出一条新的思路出来,很可惜我们没看到新思路。相反的,造就了一批混迹演出市场的网红一样的人物,但之后就没下文了,相声这口气好悬就没上来!可以说,这批人抛弃了相声,姜75年相声才开蒙(25岁),78年就红了,这中间缺的是什么?我反倒觉得最缺德不是德也不是艺,而是缺少对祖师爷的敬仰和因此丧失的责任心,是大背景下文化自信的丧失。

相声的另外一种发展结果是继承旧的,解决活下去的问题再谈发展,从老先生的“小声说”到后来演出市场放开,老郭的相声回归剧场。但老郭传承多发扬少,所以最近也没什么那么火了,前后台那么多口子要吃饭,世间手艺千千万、唯有名利最伤人,一旦选择自负盈亏,曲艺又回到“熟”意,要上升到艺术,太难为老郭了,曲协不支持,因为客观矛盾在那,另外老郭也耿直,看不惯的不来往、欺负我的要“打”回!没有经济基础拿什么支撑改革?老郭确实还不是大师,因为没有产生大师的土壤,他还得为德云那么多人的生计耗费精力。同样,一批回归剧场的相声甚至在为温饱发愁,因为现在娱乐形式太多了,回归剧场的相声有的也红化了,用老郭的话讲是“欺师灭祖”了,但是我们在这之中是看到希望的,因为他们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。但是,我们看到,德云社教徒弟也面临艺德传承问题,觉得钱上不公就退社,也挺让人头疼了。

可见,相声这两路都没在专业发展和艺德传承两方面有好的解决方案,德行问题还很尬,相声界陈年往事那么多分歧,源自“德行”,坚持传统相声的人指责这些所谓的大师,既“你继承了辈分却不做传承、火了之后却忘了德行”,另一方没传承不服众,还发表了一些言论,捧着铁饭碗指责土里刨食的低俗,这样吵来吵去相声还有个“好”?

其实,相声的问题不是没有人解决过,这里就得说泰斗级的马三立大师(漱漱口先,原谅我直呼大师名讳),文哏是出路,马大师说的最好,有继承有发扬,一代宗师,可惜徒弟不多,没遇上合适的人才,少马爷子承父业,唱戏武行出身,曲艺界师门宽广,也在继承基础上广有发扬,只可惜马派后继乏人;马派是相声从地面上升到舞台转型成功的范例,说明相声行。但是,这种转型没传承下去,这种功力的积淀及升华不容易复制,你可以说是缺少人才选拔机制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命运的玩笑,更多的是缺少一定的专业从业人员基数,所导致的断档,如果相声界还有八德,不愁没后后续那几位大师。

现在,文艺界的相声没人听了,剧场相声等于又回到了撂地的状态,好在这种回归让相声这口气捯上来了

希望在相声“保住命”的前提下能多出人才吧!它活着,不是遗产,还有得盼!现在有些老段子也让说了,大环境最起码不会把传统相声掐死,希望相声的土壤变肥沃,这样相声才能后继有人,江山代有才人出。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爱曲艺,希望曲艺能传承下去,希望上边能多关怀下,有苗子、德行好的在民间社团的基础上能给与支持,曲协的老领导也得退休,希望新领导能摒弃纷争为曲艺的前途想想,斗则乱、合则立,希望相声能有更好的未来,曲协也不至于变成足协,国人的文化自信建立好,我们也能更好的发展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