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, 4 月 25 号开始天涯就已经 “ 挂 ” 了。。。
虽然前些天他们曾发了服务器即将升级维护的公告,但是据前天涯主编所说,网站已经全面欠费,无力偿还,服务器都停了。
【资料图】
换句话说,天涯虽然没死,但也成了一个植物人。
回顾 2005 年,好像有趣的事还挺多的。
耳机里放着周杰伦的《 夜曲 》,电视里播放着《 超级女声 》 “ 春哥 ” 夺冠的画面,《 魔兽世界 》被九城代理刚刚开始公测。
但对于每个网虫来说,天涯论坛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。
当时有这样一个说法:南天涯,北猫扑。
其中猫扑更娱乐化些,天涯则是相对严肃,你所不了解的历史、国际关系、经济形势等等,在上面都能刷到高质量内容,总有大牛用幽默风趣的文风和通俗化的语言带你 “ 开眼看世界 ” 。
简洁化的交流方式,使得这些帖子能被网友广泛传阅,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杂志,这种形式就像日常对话和写日记,生活气息极强,往往有浓烈的个人色彩,读起来更容易令人欲罢不能。
所以,这样的消息,难免会让那些曾靠天涯度过无数日夜的人,有种爷的青春结束了的伤感。
很多人纷纷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回忆起来,其中最令大家所缅怀的,就是当年天涯上的那些神贴。
在知乎上,相关的问题下,甚至有上千个回答。。
淘宝上,还有有人直接把当年的神贴统统爬下来售卖,销量还真不少。。。
差评君也买了一份,把它们通通读过一遍之后,我突然感到一些悲伤。
不是因为天涯没了,而是我突然意识到,这样的内容,可能再也不会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出现了。
先聊几个经典之作吧。
比如,在天涯 “ 煮酒论史 ” 版块中,就有人以史料为基础,加入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进行了全面展示,从权利斗争聊到当时经济制度。
后来作者出了书,这人叫当年明月,这本书叫《 明朝那些事儿 》。
说完当年明月,再看 “ 山哥 ” 。
“ 山哥 ” 是雷达专业出身,在天涯上以军工人的视角写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伊拉克战争、建设瓜尔达港等事件。
细节也挺丰富,比如他通过雷达发现了当时世界第一款隐身战机 F117 ,他不会只写这事,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听美国广播去验证的。
而 “ 房产观澜 ” 版块有 @kkndme ,他在 2010 年前后发帖,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预测。
彼时,一切都尚不明朗,有人称价格已经到了 “ 最后一棒 ” ,选择卖掉上海的房子,存到银行靠吃利息。
就在这样的混沌中, KK 对通过一系列分析文章对趋势进行了判断,甚至直接在标题中点明是 “ 写在房价暴涨前 ” ,由于其中不少预言都命中了,这一系列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文,被后人称为天涯最强作品。
天涯还有一个特别出圈的名人——缠中说禅。
最开始他以别名 “ 喜欢数学的女孩 ” 成名于天涯,后转战新浪博客,他曾经神奇预测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,很多文章都成为股民必读的圣经秘法。
虽然以帖子的方式存在,但其实它们往往特别系统,附带系统性思考过程,就像是一个好老师,给你逐一讲解。
不仅仅是强专业属性的内容版块有经典,特别普通和家常的内容类型,天涯上也有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。
就连爽文,也没有平台可以写过天涯。
如今,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,你都可以轻松看到十万个信息流推给你的文章和视频,他们大多由创作者精心查阅资料、撰写脚本和剪辑,只让你看得更带劲。
但,为什么我们仍然找不到当年那种看到神贴,灵魂为之一颤的快感呢?
时代变了。
在天涯辉煌的时候,内容商业化的说法还未出现,网民们往往是抱着娱乐性和分享欲这样的动机开贴写文。
一篇神作所满足的,更多是作者精神上的需求:自我满足、抒发个性以及获得互联网上的声望等等。
单就这些传播度特别广的神作来看,它们不仅文笔风趣,还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,对特定领域进行了深入讲述,质量极高。
换句话说,他们就是在帖子里免费写书,动机是单纯的。
但在 2023 年,想必大家都有感觉,免费跟分享不再是虚拟世界的主旋律,真才和实学都变成了一种财富,一种可以变现的资源,「 知识付费 」会将它俩转换成真金白银。
如果你特别懂电商,那你可以开个知识星球,让想跟你学习知识的人付费学习。
如果你特别懂 ChatGPT , ok ,那你可以开个付费课程或者付费群,在里面同步你对这个领域的理解。
那么,假设你是缠中说禅,站在 2023 年,你会怎么选?
难免会寻思着如何商业化,比如把自己能输出的内容拆解成一个个短视频,在其中植入广告,同时通过知识星球、付费群以及付费咨询等多个渠道变现。
现在,财经博主已经多如牛毛,每个人都在抢着预测时代兴衰、大盘走势,封神的却少之又少,因为大多数内容都是有目的性的。
而且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现在咱们的冲浪习惯也跟以前大不一样。
前面的军事博主山哥,其实也是有公众号的。
但反响远不如前。。。
不是 “ 山哥 ” 写得不好了,而是能耐下性子感受长内容的人,变得越来越少,想想 “ 三分钟看完 XXXX ” 类型的内容有多火,就懂了。
即便是 “ 山哥 ” 之前的成名作,差评君也能看到有人评论: “ 感兴趣的可以看,但文章很长很长很长,需要耐心 ” 。
如今的互联网仍然不乏这样的奇闻轶事博主,但他们大多会开个抖音账号,坐在房间里对着镜头,或者去户外 “ 废墟 ” 看看,一件小事就水上一期,没事再带带货。
以现在的冲浪强度和当初的内容量,一百个天涯也不够你刷的。
从单纯和真诚转向目的性的,不仅是文章和内容,还有网友们的讨论风气。
2005 年 2 月,一位名为易烨卿的网友曾在天涯发表了《 今天,我看见一个民工不穿鞋 》,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对穷人的歧视,由此引发了和周公子之间关于贫富和阶层的世纪讨论,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网民围观。
易烨卿和周公子互相极度鄙视,但仍然能就事论事,理性互喷。
如果这场辩论发生在如今的微博,你敢想象评论区的样子吗?
天涯打不开了,大家都在缅怀神作、追忆当年的互联网氛围,但并没有人试图复活它。
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,天涯的没落是必然的,因为它只是互联网初期,一群有才华和学识的人,营造出来的一个乌托邦罢了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