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近日,知名作家梁衡携新书《梁衡散文》亮相河北省惠民书市现场,与读者朋友分享其散文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感悟。
《梁衡散文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,书中不仅包含梁衡散文的经典篇目,还收录了《寻找缝补地球的金钉子》《风沙行》《吃瓜》等新作。全书分为“阅读自然”“致敬名胜”“拥抱生活”“品味人生”“大情大理”五部分,不论是山水散文,还是人物散文,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,字里行间透着厚重与沉实,彰显出大散文的气韵。
梁衡,1946年生于山西霍州,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曾任《人民日报》副总编辑。长期新闻工作丰富了他的视野,祖国的山川河流、地域风情在他笔下立体而丰满,其创作的《晋祠》《觅渡,觅渡,渡何处》《跨越百年的美丽》《壶口瀑布》等多篇文章入选大、中、小学教材。
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让梁衡有机会对生活进行深入观察,也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。《梁衡散文》中《青山不老》一文,就是他做记者时创作的。“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老人的植树故事,他在65岁时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晋西北的一条山沟。当我去采访他的时候,老人已经81岁了,他跟我谈话的时候坐在土炕上,旁边的另一间屋子里放着他的棺材。他笑着跟我说,哪一天回来的时候走不动了,爬进去就是了。听了老人的话,我肃然起敬,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项事业,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。”梁衡说,新闻记者的职业为他提供了文学平台,让他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,而这些是深入到百姓中间才能看到的最真实的生活。
记者出身的梁衡还深谙如何走进人物心灵,无论写谁,他都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。他的历史人物散文,生动鲜活,不拘一格。梁衡认为,历史人物创作要让旧题材发出新芽,就一定要和现实相结合。在《把栏杆拍遍》一文里,梁衡把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用文学语言阐释出来,并找到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”这句话,以此表现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诗歌是用血泪写出来的。梁衡说:“写文章,切入点要新颖独特、与众不同,要抓住国家、民族、人民这条主线,并把责任感融入其中,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”
梁衡还为散文写作者提出了中肯建议:“散文要写出新意,就尽量不要重复别人写过的题材。如果题材相同,也要找到新的角度切入,要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。”梁衡表示,散文创作是有层次的,如果把它比喻为一座宝塔,那么第一层是描写和叙事,第二层是抒情,第三层是阐发道理,一层比一层更高,一层比一层更难。“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《岳阳楼记》,这三个层次在文章中都有体现,而其中的名句‘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’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之所以能传诵千年,就是因为从写景抒情上升到了情怀和哲理的高度。”梁衡说。(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