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元藻丨一份文学遗产的恩惠
时间 : 2023-09-01 04:09:54   来源 : 本站原创

一份文学遗产的恩惠

□蔡元藻(绵阳)


(资料图片)

2017年秋天,在一个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日子,我在我那仅有十来个平方的小书房里翻检古旧书刊。不经意间,看到我国金元之际著名文史学家和诗人元好问的《摸鱼儿·问世间》词。读过那首词后,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,顿时心潮起伏,久久不能平静。

那首词的小序说,作者在金章宗太和五年,即夏历乙丑年,去并州(今山西太原)应进士试的途中,遇一捕雁人说,他捕到一只大雁,已经杀掉了。与这只大雁同行的另一只大雁,却挣脱网络逃跑了。但这只脱网的大雁却不远走高飞,而是在我的头顶盘旋悲鸣,似在呼唤它的同伴,久久不肯离去。它见同伴已被我杀死,再不能与它同行,便从空中俯冲下来,撞地而死。元好问听了这只大雁的悲壮故事,内心非常感动,于是就从捕雁者手中买下那两只大雁的遗体,并把它们安葬在汾河岸边,用石块和泥土为它们垒起一座特别的坟茔,名之为“雁丘”。为表达对两只大雁不幸遇难的哀悼之情,作者与同行诸君纷纷写诗作词以抒其意,作者也写了一首《雁丘词》。原作无宫商,后按《摸鱼儿》词调,改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读过这篇小序,已经使我感慨不已,而这首《摸鱼儿·问世间》词一开篇,又陡然发出“问世间、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”这样深沉、庄重、严肃而又极具震撼力的叩问。这一问,猛然催人深思,引人遐想。我经过一番思索,试图作出回答,但最终没能用准确的语言作出明确精准的答案。不过,我的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人类殉情的桩桩案例。

早在我国汉朝末年的建安时期,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爱妻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,几乎家喻户晓。焦仲卿和刘兰芝原本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年轻夫妻,但焦母不喜欢刘,就强迫儿子仲卿把她休掉,另娶合她心意的女子。仲卿为兰芝进行辩解,却遭其母严厉训斥,没有任何效果。他便与兰芝商定,让兰芝暂回娘家小避,等过段时日情况有了转变,再接她回来。兰芝回到娘家后,却遭长兄逼迫,要她改嫁一太守儿子。兰芝在进退失据,左右无门的情况下,便“举身赴清池”,投水而死。仲卿闻之,想到迎回兰芝已彻底无望,只有随她而去,才能相亲相爱到永远。于是,就在他家庭树上“自挂东南枝”,悬木自尽了。这一悲剧故事,通过《孔雀东南飞》这首长诗流传了千百年,感动警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

另据李冗《独异志》记载,宋康王(赵构)好色,见其属下韩凭的爱妻姿容娇好,便想夺为己有。他先派韩凭去为他修筑青陵台,然后又暗中使人到青陵台制造事故,借机将韩凭杀死。接着又派人将韩凭死讯告之韩妻,并将其弄到康王府中,企图永久霸占。韩凭妻与韩凭,感情笃厚,对韩凭的死十分悲痛。想到康王德行败坏,对她早有觊觎之心,便对韩凭的死因产生疑窦。.她要求亲到青陵台祭奠亡夫,康王只好应允。韩凭妻一到青陵台,见韩凭全身伤痕累累,惨不忍睹,悲痛欲绝,趁随行之人不备,便纵身跳下高高的青陵台,当场坠地而亡。人们一见,无不洒下同情之泪。

还有,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当世才女唐琬的爱情悲剧,简直就是《孔雀东南飞》的重演。虽然唐碗没有“举身赴清池”,陆游也没“自挂东南枝”,但他们心灵上的伤痛却是伴随终生的。他们先后写出的那两首《钗头凤》词,曾感动着无数胸怀良知的心。他们在词中表露出的心灵创伤,多少年后似乎还在流血。特别是唐琬,被迫与陆游离异后,虽已改嫁赵士程,但因失去了与陆游的那份深挚的爱情,心里长期抑郁不舒,年仅37岁便离别人世。

上述桩桩案例都充分说明,所谓“情”,其实就是一种心意,就是一份情感,一种精神力量。我国最早的字典《说文解字》,对这个“情”字的释义就是“从心”。它说的这个“心”,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意,情感,精神力量。有了它,就能使人生活得欢乐和有信心,就能增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,就能让人倾心相爱,甚至生死相许。所以,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看重这个“情”字,都非常珍重它,爱护它,都想拥有它。讲情讲义,重情重义,历来都被奉为一种人世间的美德。

现在回过头来,再看看我国古代的情诗,发现诗人们所写的,其实就是这个“情”字;所讴歌的就是人们的这种情感,这种情意,这种情愫。并且对这种情愫作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抒写和反复的吟唱。对人们在情感面前的种种表现和态度,也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,不少篇章至今仍然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。这对我们今天的读者,特别是年轻读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丰富、净化、美化和升华,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,都是很有裨益的。于是,我决定对中国古代情诗,给予重新审视,重新关注,重新品读,并选择其中特别优秀者进行注释和疏解,编著一本中国古代情诗的专题读本,让古代情诗所蕴含的精神营养发挥应有的效能,让更多的现当代人享受到这份文学遗产的恩惠。

我这里说重新审视,重新关注,重新品读,是因为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,我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书时,就曾读过不少的古代情诗,很多名篇名作名句,至今都能背诵。只是当时自已还很年青,学识浅薄,对那些诗词的理解与领悟都很肤浅。再说,那年月也不适合去深入地谈情说爱,老师的讲解似乎也多有顾忌,未能恣情放言,尽传其意。而今再来细读这些情诗,便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现代化和人性化的理解;并且,还有一种重拾旧爱、重温旧情的欢心。

在选编本书过程中,我坚持明确两个概念。一是“中国古代”而不是“中国历代”。我这里说的古代,是指上自先秦,包括春秋战国,下至清代,截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。二是“情诗”,我这里所说的情诗,是专指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,包括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的诗。这种诗,从古至今大量存在,并且具有相当的思想光辉和艺术魅力。这与学界部分人所谓“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诗”才是情诗的说法不尽一致。事实上,男女间“表示爱情”的诗,除开少数知识阶层的青年男女偶有所为,并仅限于他们彼此暗地里孤芳自赏外,局外人是看不到的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情诗世上是少有的,并且从来没有流行过。

“好中选好,优中选优”,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一种选择。而本书在编选过程中,就始终坚持奉行这个原则,坚持把这个原则落到实处。尽量做到,多选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优并蓄的作品;多选历朝历代的名家名作;多选非名家但却是人见人爱,历久不衰的名作;还注意选取历代选本中的无名氏作品,因为这类作品能够流传下来,全赖它们自身的品质和品位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不能保证书中的每篇作品,都能得到读者的首肯和喜爱。

古代情诗由于年代久远,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字障碍,给今天的读者阅读会带来某些不便。为了让现在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都能轻松读懂此书,我对所选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,诗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情况,对其中一些生僻古奥的字、词、句,以及各种相关的人典事典,都作了详尽注释和文意疏解,并且尽量运用现代书面语言,甚至是口语,力求把问题说清楚,讲明白,讲准确,以免读者再生疑义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